区块链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网络,人们可以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交易行为、储存数据和交换价值,整个过程不受任何中心化机构的控制,而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进行维护。
类似于区块链的协议实际上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被发明,并且在 90 年代被用于验证文档中的时间戳。然而,第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是由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个体在 2008 年的《比特币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网络的底层技术,而比特币开源软件则于 2009 年发布。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白皮书实际上并未使用「区块链」这一术语,而这个概念是后来推动这项技术发展的人们逐渐引入并弘扬起来的。
区块链可被视为交易历史记录,其中每个区块按顺序与前一个区块「连接」,在对等网络中形成不可更改的记录。通过应用加密信任和保证技术,每笔交易都被赋予唯一标识符或数字指纹。
其信任、责任、透明和安全性特征使得区块链成为许多组织和贸易伙伴访问和共享数据的理想选择,形成第三方、基于共识的信任。所有参与者在不可否认的分散、高度可扩展和有弹性的记录机制中维护每笔交易的加密记录,无需额外开销或中介。去中心化的单一信息源降低了在可能彼此不完全信任的各方之间执行可信业务互动的成本。
在许可型区块链中,参与者有权参与网络,并且每个参与者都负责维护每个交易的加密记录。任何需要安全、实时、可共享交易记录的公司或集团都能从这一独特技术中受益。其优势在于提高安全性和可用性,避免中央漏洞,因为不存在单一位置存储所有内容。
以下定义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块链及其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
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网络上托管和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每个智能合约都包含指定预定条件的代码,当满足这些条件时,会触发结果。通过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而不是集中式服务器上运行,智能合约允许多方以准确、及时和防篡改的方式获得共享结果。
智能合约是强大的自动化基础设施,因为它们不受中央管理员控制,并且不易受到恶意实体的单点攻击。当应用于多方数字协议时,智能合约应用程序可以降低交易对手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交易流程的透明度。
智能合约遵循简单的 if/when…then…
语句,这些语句被编写成区块链上的代码。当预先确定的条件得到满足并验证时,计算机网络将执行操作。这些操作可能包括向相关方发放资金、登记车辆、发送通知或生成凭单。随后,在交易完成时,区块链将得到更新,使得交易无法更改,只有获得许可的各方能够查看结果。
在智能合约中,为了满足各方的需求并成功完成任务,可以设立多项规定。为确立这些条款,参与者必须就交易及其数据在区块链上的表示方式达成一致,同意制定管理这些交易的规则,同时考虑并定义解决争议的框架。
并非所有区块链都具备运行智能合约的能力。虽然某些区块链或第 2 层网络(如 Arbitrum、Avalanche、Base、BNB Chain、Ethereum 等)是智能合约兼容的示例,但像基础比特币区块链这样的区块链并不具备原生智能合约功能。这些区块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底层执行和存储任意逻辑的能力。